你的位置:首页 > 技术信息

气胀救生筏发展的历史沿革和优缺点

2015-4-8 9:54:11点击:

上世纪中期二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海上救生设备,就是用胶布制成的带有篷帐,充气成型的救生筏。相对于传统的救生筏而言,它具有很多优点,可以说是有革命性的意义。当时国际上的各类航运杂志都有介绍,由于对这种救生筏的坚固性和养护条件持有怀疑,在1948年修订的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没有采纳这种新型的救生设备。尽管如此,它在军用舰艇及一些国内航行的客货船和渔船上开始得到应用。当时,国内航运界和造船界的人士对这种在国际上刚刚出现的救生设备不是很了解,是交通部船舶登记局在1958年7月24日首先向航运界、造船界、渔业、海军及橡胶工业的多家单位发了一个文,建议试制和试用气胀救生筏,并附上“关于气胀救生筏的资料”。这份资料详细介绍了气胀救生筏发展的历史沿革和优缺点。

这份文件在我国造船界的设备设计部门和橡胶工业引起了很大反响。一机部九局产品设计四室(704研究所前身)在发文后第十一天(1958年8月4日),就编制出了“气胀式六人救生筏”科学研究工作课题卡,决定由张国铮、夏传本两位同志主持研究。沈阳第四橡胶厂也在同年8月7日,向全国有关方面发出“为函告可以试制生产气胀式救生筏由”一文,表示完全可以承担试制和生产任务,希望提供详细资料或派人具体协商。两家单位合作,就在9月底用代用材料完成了产品的初步试制,以后又进行了充气系统的试制和安装。1958年12月17日,国家船检局、两家合作试制单位代表在沈阳橡胶四厂对产品进行了鉴定。此后,在上海十六铺码头停靠的“民主三号”轮上进行了试投(自动充气)、扶正等试验。